定义:仪器可有效测量的液位区间(通常以 “D液位" 到 “最高液位" 表示)。
设置逻辑:
需覆盖实际可能出现的液位变化范围(包括极限高低液位),且需预留 10%-20% 的冗余量(避免J端工况超限)。
例如:实际水池液位波动范围为 0.5m-5m,量程可设为 0-6m。
定义:传感器下方无法准确测量的区域(因超声波信号发射与接收存在时间差,近距离反射信号易受发射信号干扰)。
设置逻辑:
盲区值由传感器性能决定(通常为 0.1m-1m,小量程传感器盲区更小),设置时需确保盲区下限>最高液位(即传感器安装位置到最高液位的距离需大于盲区)。
例:若传感器盲区为 0.3m,安装在距离池底 6m 的顶部,则最高液位需≤5.7m(6m - 0.3m)。
定义:传感器安装位置到 “参考点"(如容器底部、零液位面)的距离,用于计算实际液位(液位 = 安装高度 - 传感器到液面的距离)。
设置逻辑:
若传感器安装在容器顶部,安装高度需精确测量(如从传感器探头表面到池底的垂直距离),误差需控制在 ±1cm 内。
原理: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影响(声速公式: , 为温度℃),温度变化会直接导致测量误差。
设置逻辑:
优先启用 “自动温度补偿"(仪器内置温度传感器实时修正声速);
若环境温度稳定(如恒温车间),可手动输入环境温度(需定期校准)。
常用参数:
滤波等级:低等级滤波响应快(适合稳定液面),高等级滤波抗干扰强(适合波动液面,如搅拌罐);
虚假回波抑制:通过设置 “回波宽度"“幅度阈值",过滤非液面反射信号(如容器内壁、支架的回波);
平均次数:多次测量取平均值(如设置 5 次平均,减少瞬时波动影响)。
定义:仪器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(通常可设为 0.1s-10s)。
设置逻辑:
动态液位(如灌装机、流水线)需短周期(0.1-1蝉),保证响应速度;
静态液位(如储液罐)可设长周期(5-10蝉),减少功耗和信号干扰。
核心设置:
对应关系:设定 “起点" 和 “终点" 信号,例如 4mA 对应Z低液位(如 0m),20mA 对应最高液位(如 6m);
线性校准:确保输出信号与液位呈线性关系(避免因量程设置错误导致的非线性误差)。
通讯协议:主流为 Modbus RTU(需与后端系统一致);
波特率:常用 9600bps、19200bps(需与接收设备匹配);
设备地址:多台仪器联网时,需设置W一地址(如 1-255),避免冲突。
报警点:如 “高位报警"(液位≥5m 时触发)、“低位报警"(液位≤0.5m 时触发);
输出方式:继电器输出(常开 / 常闭)或 NPN/PNP 电平输出(根据后端设备类型选择)。
场景 | 关键参数调整建议 |
---|---|
有泡沫 / 波浪液面 | 启用 “强滤波"+ 提高 “回波增益"(增强信号) |
高温 / 蒸汽环境 | 加强 “温度补偿"+ 缩短 “测量周期"(减少衰减) |
密闭容器(带压力) | 启用 “压力补偿"(部分G端型号支持) |
多干扰源(如电机) | 启用 “虚假回波抑制"+ 降低 “测量频率" |
参数联动性:量程、盲区、安装高度需匹配(如量程上限 = 安装高度 - 盲区);
品牌差异:不同厂商参数名称可能不同(如 “滤波等级" 可能叫 “平滑系数"),需参考说明书;
现场校准:设置后需用已知液位(如用卷尺测量)验证,误差超齿时重新调整滤波或补偿参数。